首页

优美币调教

时间:2025-05-30 05:01:35 作者:天问二号发射难度犹如“北京投篮上海进筐”? 浏览量:42938

  中新网杭州3月9日电 题:金庸百年诞辰:笑傲杭州“江湖”

  作者 严格 张斌

  今年3月10日,是金庸百年诞辰。身处杭州,不能不特别在意这天。

  杭州是金庸作品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城市,杭州的钱塘江和西湖,也暗合了金庸笔下的江湖。

  金庸算是“半个”杭州人。

  1946年,金庸22岁,迎来人生第一份长期正式工作,进入杭州东南日报社供职。在杭州,他也迎来了第一段爱情。

  杭州的湖光山色、文化古迹,吸引着年轻的金庸留下足迹。

3月8日,杭州高级中学。图为金庸记诵的杭州贡院对联。周小锋摄

  多年后,金庸还能记诵杭州贡院的一副对联:“下笔千言,正桂子香时,槐花黄后;出门一笑,看西湖月满,东浙潮来。”

1953年,金庸(查良镛)先生(左一)被派往香港《大公报》工作前夕,与亲友在西湖边留影。中共浙江省委党史和文献研究室供图

  1955年,金庸在香港开始写武侠小说。他笔下的人物一次次来到杭州,字里行间的这座城充满意趣。

  《射雕英雄传》中,郭靖、黄蓉来到西湖断桥,却当盛暑,但见桥下尽是荷花。两人随即择一酒家坐定,肴精酿佳,饮酒赏荷,心情畅快。

  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断桥的荷花为西湖盛景,金庸定然印象深刻。

杭州西湖(资料图)。马立群摄

  《倚天屠龙记》里,六和塔下“风情无限”,汹涌的钱塘江大潮“如千军万马一般”。现在,“六和听涛”是西湖三评十景之一。

  金庸对于杭州的倾心,并非仅是湖光山色。这里也有他景仰的“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”。

  《书剑恩仇录》里,郭靖对于岳飞、韩世忠等抗金名将极为钦佩。在飞来峰前,郭靖见到韩世忠题额的“翠微亭”,心中喜欢,快步入亭。亭中有块石碑,刻着一首岳飞诗云:“经年尘土满征衣,特特寻芳上翠微,好山好水看不足,马蹄催趁月明归。”

  杭州也是金庸向往的大侠归隐之处。

  《笑傲江湖》中,令狐冲、任盈盈最后选定的隐居之所,既不是女方家的黑木崖,也不是男方家的华山,而是西湖孤山梅庄,二人在此琴箫遣怀、书酒消忧。

  孤山今天依然是杭州赏梅佳处,当地有“梅妻鹤子”的传说。几天前,作者往孤山探梅,红梅怒放,遮天蔽日,真是西湖赏梅的“天花板”。

  而位于西湖十景“双峰插云”旁的云松书舍,则或许是金庸心中的“梅庄”。

3月6日,位于杭州西湖景区的云松书舍。张斌摄

  金庸不止一次表露过在杭州居住乃至终老的意思,云松书舍就曾是他属意所在。

  书舍于1996年6月竣工,总面积3200平方米,共花费人民币千万余元,为金庸先生所出。他修建云松书舍的初衷,为“以供藏书写作和文人雅集之用”。

  书舍门口有一联:飞雪连天射白鹿,笑书神侠倚碧鸳。此联以金庸所著数部武侠小说书名连缀为语。

  走进书舍,回廊壁上刻有金庸十多部小说片段的壁画,由他亲自选定。从靖哥哥、俏黄蓉到乔帮主、令狐冲、韦小宝、陈家洛,一应俱全,栩栩如生。这方天地的草木楼台乃至陈设家具、匾额楹联,饱含金庸的文思和雅好。

  金庸好友、浙江大学党委原书记张浚生生前透露,云松书舍建成后,金庸觉得书舍建得太美满了,又在西子湖畔,不应由他一人独享,所以决定将云松书舍捐赠给杭州市,杭州市政府也曾对其高风亮节予以表彰。

3月6日,位于杭州西湖景区的云松书舍,金庸先生曾坐过的摇椅崭新如初。张斌摄

  1996年11月5日,云松书舍捐赠仪式后的那晚,金庸夫妇和张浚生夫妇入住云松书舍松风明月楼,下棋写字,品茗畅谈,第二日即飘然离去,此后再没有入住书舍。

  真是大侠风范。(完)

【编辑:曹淼欣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习近平同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通电话

总书记嘱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

特邀专家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原副总工、研究员陈凯麒表示,引江济淮工程是新中国在建最大的综合性跨流域引调水工程,《千里江入淮》真实地反映了工程建设的全过程。

中新健康丨国家卫健委:进一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,加快推进医疗服务价格等重点改革

半个多世纪一晃而过,今年94岁高龄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又回到上海爱乐乐团所在的武定西路1498号。10月12日下午,吕其明《红旗颂》珍藏版黑胶唱片在此首发,收录了钢琴与乐队、双钢琴、少儿合唱等8个不同版本的《红旗颂》。

2024“互联中国公益行动”总结片发布

从2004年结为友好合作伙伴,到2017年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,再到今天的新时代全天候全面战略伙伴,两国关系新定位为驶入“黄金航道”的中匈关系指明航向。

音乐剧《爱情神话》在上海首演 “名场面”再现城市烟火气

在中国,“无线关爱”计划开展了20个项目,惠及150万人。例如,高通与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合作开展了“智慧农业”项目。自2020年以来,该项目已经在中国四个县域提供基于高通物联网技术的设备,帮助当地农民监测气象条件、水质、土壤和农作物病虫害。这一项目还向农民提供智能农业无人机,以此降低劳动力成本,针对病虫害精准施药,同时减少农药污染。目前,来自6个县的8000多名农民在农业生产中使用了高通提供的物联网设备或农业无人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